日新國小在108年學年度將國際教育納入校訂課程,教師以讓學生成為「國際小公民」為目標,從在地出發,進而與學生一起探全球議題、文化學習。
英文科教師唐鶴菁近年來整合語文、社會、自然及科技領域,帶領學生經由感受、想像與思考三步驟,先去了解議題的重要性,再去想像如果發生在台灣該如何解決,最後經由思考找到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能與國際連結。
唐鶴菁老師在去年將課程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相關議題,在課堂上與學生探討臺灣生物多樣性,以及環境永續問題。同學們提出了綠屋頂、雨花園及昆蟲旅館等方案,將這些方案透過軟體「CoSpaces」自製虛擬城市,讓學生戴上VR眼鏡進入這些虛擬城市,看看他們所創造的成果。
同學們經過討論後決定要將雨花園方案實際應用在校園裡,讓水資源有效再利用。學生在日新智造課程中,以micro:bit編寫程式製作雨花園的感測器。放在小魚池旁的雨花園在平時會收集雨水,當感測到小魚池的水不夠了,就會自動從雨花園補水到魚池,同時也會將魚池的水抽出澆灌植物,成為微型的生態系統。
唐鶴菁老師說,雖然英語是國際教育課程的核心,不過即使是英文能力不好的學生在課程學習上也是十分專注與努力。也因為在課程的進行中收到許多學生的正面回饋,讓唐老師更有動力推動國際教育課程。
日新國小在108學年度將國際教育納入校訂課程,教學團隊以紮實且豐富的課程,帶領孩子與世界接軌。在109年度國際教育月資源手冊中,唐鶴菁老師將帶領學生走逛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與坪林茶業博物館,從經濟面、文化面連結環境議題,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永續。